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在3月24日的2019亞洲交易博覽的現場,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組組長張馨元、富安達基金投資總監吳戰峰、光大控股資產管理部資深分析師徐昊和量宗投資創始合夥人曹俊圍繞《科創板開閘後的機遇和挑戰》這一主題,進行了圓桌論壇。
今年資本市場最受關注最熱議的話題就是科創板。隨着科創板前期測試準備工作的陸續完成,3月18日科創板審核系統正式運行,緊接着第二天,上交所發布《關於科創板投資者教育與適當性管理相關事項的通知》,3月22日上交所披露九家科創板受理企業。科創板來了,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一次真正意義的改革,它的意義在哪里?科創板會不會從主板市場分流資金?對創業板有什麼影響?針對這重重問題,嘉賓們分別談論了各自獨到的見解和看法。
徐昊先生指出,自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遏制中國技術進步、產業崛起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但這倒逼刺激我們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方面做更多的支持以及更大力度的推動發展。在這個背景下,國家推出了以“試點注冊制”加快上板的制度以及適度放寬五類標準,以科技類、技術類企業上市的條件、融資要求,不像主板和中小創相對嚴格的上IPO的要求,已經可以看出國家的重視力度非常大。
這對資本市場而言可看出整個科創板以及後批新股的擴容,代表我們國家未來5年,10年,20年的技術發展方向和產業升級的路線。從最新披露的九家科創板名單可以看出來,三家的信息技術類的,兩家醫療類的,三家新材料相關的,還有機器人新的裝備制造。在七大新興戰略領域里面,未來相關的投資機會還是會值得我們市場投資人共同挖掘和參與的。
吳戰峰先生表示,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除非投資者對公司和行業很熟悉可以去嘗試投投,但更多的建議大家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投資者。
張馨元女士堅持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一樣的,所有的高收益背後一定對應的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背後對應的是風險相對比較低,大家要始終記得,風險和收益成正比,要評估自己的能力。
曹俊先生表示,從股價表現上來說,如果投資者投資科創板,不是特別關注基本面的細節的話,上市紅利肯定要考慮的,像半導體兩家公司,包括江蘇北人這家公司本身是可以關注的。
以下是《科創板開閘後的機遇和挑戰》圓桌論壇實錄:
主持人:感謝各位再次來到2019亞洲交易博覽論壇區的活動現場,我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FX168財經學院的金騰駿,讓我們馬上開始下半場的精彩內容。
圓桌論壇:科創板開閘後的機遇和挑戰
2018年11月5日,習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短短幾個月時間,科創板就完成從提出到制度設計,現在已進入到上市企業審核階段。科創板開閘將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接下去我就把話筒交給本次圓桌論壇主持人-第一財經廣播主持人 方若圓女士,有請。
方若圓:各位好,我是上海第一財經廣播主持人方若圓,接下來談的圓桌論壇大家非常關注,而且是今年最受熱議和關注的話題,那就是科創板。我記得在今年隨着科創板各項前期測試準備工作陸續完成,3月18日科創板的審核系統正式運行了。
緊接着第二天上交所發布了關於科創板投資者教育與相關事項的受理和通知,隨後到了本周一,也就是3月22日晚間,很多人在關注上交所正式披露九家受理企業。科創板真的來到我們的身邊了,作為今年特別熱議的話題大家非常關注,也是資本市場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它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同時會怎樣重塑市場的估值體系。
首先請徐總說一下。
徐昊:各位投資者,各位嘉賓,主持人下午好。很容幸今天應邀參加這個盛會,如大家所見,科創板相關新聞的醞釀一直到周末第一批九家的推出,其實進度超預期的,在快速推進方面。
那麼,市場各家包括投資者都在熱議和討論關於科創板推出以及後續對於市場的一些看法,以及影響,還有它的意義所在。
我先來談兩點。我覺得意義其實大家耳熟能詳,因為我們國家自從去年跟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戰,背後遏制中國技術進步、產業崛起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倒逼刺激我們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方面做更多的支持以及更大力度推動的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國家推出了以“試點注冊制”加快上板的制度以及適度放寬五類標準,以科技類、技術類企業上市的條件、融資要求,不像主板和中小創相對嚴格的上IPO的要求,已經可以看出國家的重視和力度非常大。
對資本市場來說可以看出整個科創板以及後批新股的擴容,代表我們國家未來5年,10年,20年的技術發展方向和產業升級的路線。看這次九家的名單可以看出來,三家的信息技術類的,兩家醫療類的,三家新材料相關的,還有機器人新的裝備制造。在七大新興戰略領域里面,未來相關的投資機會還是會值得我們市場投資人可以共同挖掘和參與的。
方若圓:請富安達基金投資總監吳戰峰說說您的觀點。
吳戰峰:這次推出科創板長遠意義上講,對於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對中國的產業升級有長遠的意義。
方若圓:很多人它的意義不亞於股權分置改革的是嗎?
吳戰峰:對的,因為是市場的方式,會給市場帶來很好的活力。舉一個例子,相當於在中國資本市場建了一個深圳特區,大家知道在90年代初的時候,一個大學畢業生想要工作,你是在武漢讀書想到北京工作非常之難,因很多制度上的限制很難吸引人的流動,但深圳、廣東以包納百川的心胸,不管你是大專生還是沒有文憑,只要企業願意錄用你都可以去,這樣給城市帶來了活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深圳、廣東,特別是深圳誕生了很多很有活力的企業。
這次科創板的推出也是用市場化的手段糾正了資本市場不合理的發展,比如以前的發行價格不是市場化。特別是市場化的定價沒有,還有一些很好的企業還沒有盈利,但很需要資本的支持,它的發展前途很廣闊,但是被逼着到國外上市。
這次科創板新制度的推出,我覺得對中國的產業升級確實意義非常之大。
方若圓:會怎樣重塑市場的估值體系呢?
吳戰峰:主要是以市場化,大家知道我們以前有發行價格,這樣不利於投資的,以市場化的手段推出的話,會給整個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方若圓:投資者投資價值的轉變是嗎?
吳戰峰:對,以一個市場化的手段評估,不是被人為壓低或者人為高估。
方若圓:下面請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組組長張馨元說說她的看法。
張馨元:我這里特別想提一個政策層面經常講到的一句話叫“做建設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這里面很關鍵的一個詞其實就是“多層次”,大家有比較強的感受,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習主席今年提了一個新的詞語叫“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一定要服務實體。我們的創業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甚至到地方股權交易中心,還有其他的比如說非證券類的,所謂農村土地的流轉交易市場等等,有多種多樣的市場是服務於不同的主體,可是我們一直缺一個什麼樣的市場?缺一個企業可能還沒實現盈利,可是從研發的角度考慮,從營收的角度,從市值等等,有長遠的投資價值。
整個資本市場的架構里面缺那麼一塊的,如果大家去看美國資本市場的架構是一個比較漂亮的正金字塔型,中國是倒金字塔型,我們在創新企業的這一層次上的資本市場的容量或者說我們金融對實體服務的程度是不夠的,其實我們整個科創板推出的本質意義就是想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間很重要的一塊。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要考慮估值。資本市場是引導資源配置很重要的市場,是通過什麼引導的?就是通過價格,價格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價格對應到我們平時做研究常說哪個詞?就是估值。大家知道去年10-12月A股市場整體估值跌到了可能就是10倍的市場,假設中國未來十年,暫不提GDP增長會不會往上走,只要GDP增速是正的,這個估值太低了,中間不包含成長性,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沒有高估值就很難就持續不斷創新的動力。整個國家現在處在什麼階段?從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國家的轉折最關鍵的點,這個點上怎麼引導全社會的資源?從資金到人力、物力全都往資本市場。可以參考矽谷,矽谷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的人,那麼多研發人員沒日沒夜在那里工作,有很小的創投願意提供住的地方讓程序員開發,想盡辦法去努力去創新,原因就是有合理估值可以未來變現的這樣一個市場在那里。
在我們股票市場跌到底部的時候需要一個新的增量市場過來,能夠幫我們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或者是一個外溢的作用,把創新資產的估值提升到一個合理的水平,才能夠正常引導全社會的資源配置。
如果創新型企業沒有合理估值,就沒有辦法吸引所有的資源往科創板這里配置,我個人覺得它的戰略意義是非常之高,尤其采取了增量改革這樣的方法,因為我們都知道存量市場的改革是很難的,它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後果,大家都會畏首畏尾。當有一個增量市場推出來,改革成功以後會倒逼存量市場改革,前一陣大家看到深交所這邊也挺着急的,一看科創板推進速度這麼快,馬上動手要講後面創業板怎麼改革。這就是科創板立出來以後有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效應,對我們的其他市場的示範效應也是很強的,其實我們不管是對整個國家經濟的轉型,從大的思路上去考慮,還是從整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的能力上來講,或者再到各個主板也好,創業板也好,他們未來自己想要改革發展,使自己的各項制度進一步變得更好也好,其作用都是很顯而易見的。
曹俊:我非常讚同張總的說法,之前說科創板和股權分置改革相並論的,我覺得遠遠大於這個。你發現每次有新的事物的產生,或者對前面的制度有一個顛覆性的變革通常帶來比較大的投資機會。
科創板的推出有幾個好處,股市已經跌到非常低的位置了,目前股市情況和2005年非常像,庫存周期接近尾聲了,盈利好轉有所預期了。這個時候推出科創板,無論在資金的準備、輿論的準備還是整個制度上,因之前經曆過中小板、三板、創業板等的經驗教訓,在這些基礎上會吸取很多東西。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去推科創板,我感覺這個從邏輯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意義遠遠大於股權分置改革,可能是中國經濟騰飛的起點。
方若圓: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一下九家首批將要上市上交所公布的在22日晚間披露的九家科創板的名單,我們從他們所屬的行業和產業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三家,高端裝備生物制藥各兩家,新材料新裝備各家,先不看明天A股怎麼反應它。我們看這九家即將登錄科創板的企業,做一個全景透視。各位看好誰不看好誰?
徐昊:我們在周五晚上第一時間出了九家的相關IPO招股資料以後粗略看了一下,做了一些分析和討論,我們覺得信息技術里面是三家,三家里面我們覺得其中是海思,設計芯片的一家公司,主要用在下遊的機頂盒和智能電視上面的這家,無論從市場份額是排名全球第二,毛利率比較高,接近於40%。
第二,從晶圓技術來看,還是有待提高,因為它現在主要晶圓主力產品對應28納米,我們知道半導體摩爾定律。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的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似乎技術上、競爭位置也好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我們相信無論是國家還是產業往這個方向投錢的大思路,包括半導體大基金二期1500億在募,這個是對的。包括晶圓測試的企業更多會出現在市場的面前。
我們醫療的同事認為那家做胃鏡的可能相對來說可以的,因為它主要的下遊市場是體檢,主要的客戶都是類似於像國內前三大巨頭,像美年大健康,國賓醫療這種之類,它主要兩類產品,一類是胃鏡的縮微膠囊,還有一種是正常的胃鏡設備。縮微膠囊毛利率在70%左右,胃鏡設備在60%左右,綜合超過60%,客戶的下遊應用也是大的細分市場,細分市場的成長性從我們國家無論是中產階級崛起以後,還是城市化進程沒有結束也好,還是到從老百姓的身體自我投資的健康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個角度來看,下遊市場應用空間或者成長性遠遠沒有到頭。
還有一個數據是國家的胃鏡包含縮微膠囊,實際屬於更進一步的下一代,甚至於同步於海外領先的新一代技術,包括普通胃鏡在體檢當中的滲透率,我們國家差不多在三成左右,對於國外七到八成來比,縮微膠囊會降低不適度。這個產業帶動公司,我們認為有比較大的空間。
吳戰峰:這九家公司我們大概看了一下資料,從他們的行業來看我們覺得都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就公司層面來看有一些特點,可能是不是好菜還在後面。我們制造還有很多要上科創板的,比如很有名的商湯科技,還有寒武紀,獨角獸非常好的公司。這幾家公司,有沒有前途什麼的,還是需要再看一看。另外,還要看它的價格,市場化發行以後,我們作為第一線的投資人員,不光看公司的發展前景,更要看價格,這個是我們更優先考慮的。
方若圓:市場向來有炒新的傳統。
張馨元:因為我是策略分析師,我們大部分的研究偏自上而下,每個券商的研究所分工非常細,我不是一個行業分析師,包括這些個股我沒有做覆蓋研究,按道理來說我不會對個股本身發表任何評論。但是我可以站在策略角度對這幾個行業,相對來說我覺得至少站在目前的點上來看的話,可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三家從行業角度來說,按時間節點來看可能更好一點,主要就是考慮目前在一波5G的技術周期里。我們從行業角度來看,總體感受上可能覺得這個時間節點更好。這里面有一家公司我印象里它的下遊的需求方主要是汽車,比如說我們短期來看,我們覺得汽車行業還是有一定的壓力,我們覺得對應的公司至少短期內,如果讓我給它一個高的估值可能給不太到,這里面我們看到有兩家都是做智能裝備的,我今年年初正好希望去華東、華南、華北三地有調研,跟一些企業家聊,聊的時候我很重點跟他們聊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意願。
這波我們整體的經濟後續想要在房地產、基建這塊,制造業投資里面有挺大一塊都是企業要去把它的工廠做設備更新、技術改造、自動化改造的這樣一個投資在里面,我也有問企業家,如果像今年宏觀經濟有壓力的情況下,你們技改的意願會不會降低。通常我們理解制造業投資是一個順周期的行為,甚至會略滯後的一個體現。基本企業家反饋現在的變化是什麼?以前他們做設備的更新主要是順周期的行為,現在用工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能耗帶來的成本也高,所以他們如果做自動化的改造,能夠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降低了能耗,是能夠覆蓋掉短期的宏觀經濟波動以及他們的融資成本。
現在他們的行為相比以前的變化就是,我的技改,自動化的改造攤的很平,每一年可能做1-2個項目,而且整個更新周期相比以前變得更短了,以前我們說8-10年一輪設備更新周期。變得更短了就是會有更快的,因為技術迭代在加快,這樣對應到智能裝備,或者說工廠的生產自動化這塊,智能化這塊,我們傾向於認為中長期內都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這是從行業角度來看。
另外,新材料新能源對應的都是鋰電這塊,這塊如果從需求端來看都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說從行業角度來看,目前科創板對應的都是硬科技,其實都是未來整個需求相對來說空間比較大,比較確定的。核心還要看公司自身的資質和它的核心技術能力,但這個就非常依賴專業的行業分析師去做可比公司的對比。作為一個策略分析師不多跟大家聊這塊。
方若圓:大家知不知道科創板的開戶門檻是多少?50萬。能夠開通科創板的是高富帥,也有人戲稱說,丈母娘考察女婿的時候加這麼一句,你有沒有開通科創板。光有錢是沒用的,還要看投資真功夫。幾位專家有沒有什麼建議,對於想開通科創板。
徐昊:整個板塊處於這麼一個戰略定位,對於我們投資者,無論你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也好還是廣大股民也好,更重要的一點要落實到估值能力,不同的行業,尤其是科創板不同的細分行業,不在是傳統主板的PE,對於沒有盈利的公司來說,參照美國納斯達克可能用的攤銷前還原的企業價值倍數,比如說像亞馬遜,上市19年,到現在剛剛盈利,上市以後漲了好幾百倍,為什麼?大家會發現它是一個新的硬科技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重資產行業,我們當時美股怎麼定義它的?估值體系看的是PS,看看規模是不是能夠增長,而不是盯着淨利潤了,還有的公司看PF,就是現金流能不能匹配的問題。
回到主持人的問題,開通科創板一方面要看出帶有戰略意義的作用,這是毋庸置疑,對全社會是正面溢出效應。另一方面,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要適度衡量能力範圍,不要盲目參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吳戰峰: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特別想提示的是除非投資者對公司和行業很熟悉,可以去試着投投,否則更多的建議大家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投資者。
張馨元:我這邊其實也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一樣的,所有收益的高收益背後一定對應的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背後對應的是風險相對比較低,大家要始終記得,風險和收益成正比,要評估自己的能力。
第二,科創板的定位很明確,前面兩位大佬提到了,它是硬科技領域。我作為一個在這個行業很多年的分析師,我都不敢輕易去評論這個行業後續的發展或者說個股的發展。真的還是比較需要這個專業性。
大家後面可能關注到近期很多券商有在出賣出評級的報告,之前比較少見。對應的就是未來科創板會有的常見的生態,一定是買入評級的報告也有賣出評級的報告也有,為什麼科創板做空機制未來也會越來越完善,所以大家可能就不要太期待會出現像之前我們A股的狀況,因為還可能有做空的資金等待上漲。未來的市場更加理性,希望大家認真的去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自己風險收益比,以及看看自己的專業是否足夠,能夠去做這個市場。
曹俊:目前大家的投資理念有比較大的分化,我相信監管層的思路是希望借這個契機引向機構化。
方若圓:無論如何科創板來到我們身邊了,整個市場需要更多合理成熟的投資者,以及具有真正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來到我們的市場,科創板來了是機遇也是挑戰,讓我們迎接挑戰尋找機遇。感謝四位投資者的經營來到論壇,跟大家暢談了科創板開閘之後的機遇與挑戰。謝謝大家!
感謝新浪財經、第一財經廣播電台、證券之星、和訊網、東方財經、中金在線、七禾網、上海有色網、格隆匯、匯商傳媒、美通社、中金網、英為財情等40餘家媒體以及百度、互動吧、活動行、陸想匯等戰略合作平台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感謝Vorex Trading、TradeMax、APJFX、EXNESS、Wetrade眾匯以及所有的參展商對於2019亞洲交易博覽的大力支持!
2019亞洲交易博覽現場精彩的演講環節明天(3月25日)還將繼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查看明日議程及今日精彩: